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逾5日,期間已發射數百發「精準彈道飛彈」(precision ballistic missile)攻擊烏克蘭,但美國官方及軍事分析專家指出,許多烏克蘭國防設施仍完好無缺,俄羅斯飛彈打擊效果優劣不一,也令中國、北韓等使用同類武器的國家更加關注俄羅斯軍武的使用狀況。
據《路透》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5天,截至今(28)日稍早,俄羅斯已發設超過320枚精準彈道飛彈轟炸烏克蘭民生、軍事基礎建設,其中多數為短程彈道飛彈(SRBMs),而該種類飛彈的實戰應用,更是引起中國、北韓等近年積極開發同類武器的國家強力關注,同時將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的西方國家,也亟欲蒐集該武器的實戰數據進行分析。
根據美方估算,俄羅斯開戰首日就已連續發射超過100枚飛彈,多數為短程彈道飛彈,部分為巡弋飛彈及地對空飛彈。而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說法,這令這場侵略戰爭成為有史以來使用最多短程彈道飛彈轟炸的鄰國軍事衝突。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表示:「我們可以從烏克蘭戰況,去對應中國、北韓等國家,在未來軍事衝突中將會使用多少精準彈道飛彈的可能。」
俄飛彈具一定精準度 整體打擊效果優劣不一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研究分析師萊特(Timothy Wright)表示,俄羅斯最有可能使用的短程彈道飛彈,即是目前唯一在服役中的伊斯坎德爾-M(Iskander-M)。
這套俄羅斯自主研發的短程飛彈有著專為誤導防空機制設計的低軌跡、低機動特性,最遠可攻擊500公里外、精準度2至5公尺範圍的目標,於2008年俄羅斯-喬治亞戰爭(Russo-Georgian War)中首次被使用。
對此,萊特表示,此飛彈有高機率精準命中目標。他並強調,俄羅斯目前擁有超過150輛發射車,除伊斯坎德爾-M外,這些發射車也具備發射巡弋飛彈的功能。
此外,萊特補充表示,有證據顯示俄羅斯過去也曾使用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OTR-21托奇卡(OTR-21 Tochka)短程彈道飛彈,雖然這些飛彈理應都已除役,但如果有庫存,俄羅斯也非常有可能挖出來「物盡其用」。
雖然戰事仍持續進行中,且混亂的戰況令人難以釐清究竟哪些標的物成為了飛彈的目標,但專家分析指出,烏克蘭有許多空軍基地和機場都曾遭到砲擊,烏克蘭北方日托米爾(Zhytomyr)的機場,就是遭到從白俄羅斯發射的飛彈砲擊。
對此,美國智庫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CNS)研究員路易斯(Jeffrey Lewis)表示,在看過機場被轟炸的結果,可以推斷該飛彈的準確度有一定水準。
然而,IISS專家也指出,有部分不明飛彈的砲擊結果顯示,準度和轟炸範圍都有所失誤,例如僅擊中廠內貯藏而非跑道上待命的飛機等。美國官方27日也曾發表聲明指出,有情資顯示俄羅斯的部分飛彈在發射時出現了失誤。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雖然俄羅斯目前尚未使出渾身解數,且極有可能在近日內加強空襲烏克蘭的強度和規模,但俄羅斯已經錯失了在首波攻勢全面壓制烏克蘭防空設施機會,烏克蘭的防守恐怕反而因此會越來越堅強。
但俄羅斯智庫世界經濟及國際關係研究所(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則稱,俄羅斯首波攻勢受挫很有可能是由於缺乏即時偵查及瞄準目標的資料,或者真的想要盡量減少平民傷亡。
該智庫研究員斯特凡諾維奇(Dmitry Stefanovich)表示,雖然伊斯坎德爾-M是一個非常強大且精準的飛彈系統,但若頻繁且大規模使用,造成附帶損傷的機率也會隨著急遽上升。
因此,斯特凡諾維奇給其他擁有短程彈道飛彈的國家的建言是,「必須在有限度的情況下小心使用,『萬箭齊發』並不是唯一的選項」。
亞洲十年內將成飛彈「叢林」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料,俄羅斯作為蘇聯的「後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彈道、巡弋飛彈庫存。然而,許多國家為了國防安全及減少對其他國家供應商的依賴,也正積極採購或研發新型飛彈。
未來十年內,亞洲即將成為這些更新、更具威力且精密程度最高飛彈的「叢林」;中國正在大規模生產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最遠射程達4000公里,可從中國本土直達美軍關島基地,而美國為因應此威脅,也正積極研發能夠部署在太平洋的新型武器。
台灣、日本、南韓,也正積極增強飛彈實力以及防空系統,以應對飛彈威脅。
北韓雖然從2017年起就未曾試射長程洲際彈道飛彈(ICBMs),但卻推出了一系列包括參考俄羅斯伊斯坎德爾-M飛彈設計的新型短程彈道飛彈,且北韓自今年1月起多次試射飛彈,其中包括「超音速」飛彈,理論上比舊型武器更快、可操控性更高,甚至有避開防空攔截系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