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線上

新冠病毒有解?台製藥原料到位「奎寧」存量足.按比例分配

新冠病毒有解?台製藥原料到位「奎寧」存量足.按比例分配

COVID-19(亦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已造成全球近5萬人死亡,台灣也累積至5名死亡個案,住在加護病房插管的重症個案持續增加。如何讓急速擴大的罹病者獲得好的治療,藥物篩檢與臨床試驗迫在眉睫。

目前最被看好的三大希望之藥為:抗瘧疾老藥「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尚在臨床試驗階段的新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及抗流感的二線藥「法匹拉韋」(Favipiravir)。其中,「羥氯奎寧」台灣是主要原料輸出國,衛福部已完成備用存量;中研院及國衛院則分別完成「瑞德西韋」合成、結晶化,緊急時刻可透過強制授權自行製造。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則破解了「法匹拉韋」製程,而該藥重要的專利在台灣不是已過期、就是沒申請,有開發台廠藥的前景,包括阿拉伯、印尼、印度、越南都極感興趣,紛紛展開接洽。

國外醫界盛傳,瘧疾常用的老藥「奎寧」被發現或有效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記者會上回應,目前沒有強烈證據證明奎寧可治療新冠肺炎,但目前沒有其他藥物可選擇,醫師經病人同意後可以使用。

張上淳說明,目前只有初步資料顯示此藥有效,但病人沒有其他藥物可選擇,奎寧主要使用在風濕免疫科,相對安全,目前臨床治療指引第 5 版有給新的建議,如果臨床醫師評估病人狀況需要使用使用奎寧治療,必須先充分告知病人,經同意才可以使用。

張上淳指出,羥氯奎寧在列入臨時指引之前,國內已經有臨床醫師嘗試使用,到目前為止僅有少部分個案使用,還沒辦法有確定結果。

張上淳表示,從法國的研究報告來看,這類藥物可縮短患者排出病毒的時間,病毒愈快排出,患者就不必一直住在隔離病房,有助減少醫療負擔提醒長期使用有視網膜病變風險,短期使用有心臟、心律影響的風險,懷孕則不建議。

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目前國內有1家藥廠製作「羥氯奎寧」,廠商也承諾會將台灣的需要量優先保留,之後才會訂外銷的合約量,未來對於該款藥物的供應鏈,不排除納入管制。

治療COVID-19潛力藥物,台灣使用經驗和初步效果

法匹拉韋 Favilavir

上市程度:已上市,但台灣沒有許可證,因核心專利期已過,台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合成中

台灣COVID-19臨床使用情形:

1.過去僅專案進口,用於「克流感」等流感抗藥性者

2.尚未納入COVID-19臨床治療指引

原適應症:抗流感病毒

原製造廠:日本富山化學工業

羥氯奎寧 Hydroxychloroquine

上市程度:已上市,多家學名藥,可直接使用

台灣COVID-19臨床使用情形:

1.風濕免疫病一線用藥,每年使用數百萬顆

2.納入COVID-19臨床治療指引,目前效果顯著

原適應症:瘧疾及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

原製造廠:賽諾菲(Sanofi)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上市程度:未上市,中研院、國衛院合成中;台灣三家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中

台灣COVID-19臨床使用情形:

1.目前僅在臨床試驗階段

2.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參與臨床試驗使用,效果尚不明

原適應症:抗伊波拉病毒、黃熱病

原製造廠:吉利亞科學公司(Gilead)

洛匹拉韋/利托那韋 Lopinavir/ritonavir

上市程度:已上市,可直接使用

台灣COVID-19臨床使用情形:

1.愛滋用藥,臨床使用不多

2.納入COVID-19臨床治療指引,但目前效果較不顯著

原適應症:愛滋雞尾酒療法中的抗HIV病毒藥物

原製造廠:艾伯維(Abbvie)

不管是老藥新用、全新未上市藥物,目前治療COVID-19的療效都不夠明朗,還需要時間、更多試驗。但在與病毒賽跑的緊急時刻,研發、合成潛力藥物,所有的嘗試都可能為嚴峻疫情帶來曙光。

「羥氯奎寧」於國內多用於治療免疫相關疾病,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藥品庫存對於既有病人之治療相當足夠。指揮中心於3月26日將該藥品納入目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用藥之一,食藥署已持續與國內相關藥商召開溝通會議,未來將可提高國內「羥氯奎寧」產能,以因應疫情所需,優先供應經指揮中心指定之醫療院所使用。

路透社報導,美國CDC昨日悄悄移除了官網上建議醫生使用抗瘧疾藥物「氯奎寧」(Chloroquine)及「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建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