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線上

國資圖《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透過科學插畫一覽自然之美 

國資圖《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透過科學插畫一覽自然之美 

▲科學繪圖體驗區,準備多樣的植物標本、彩色筆,民眾可體驗感受科學繪圖的樂趣,並創造屬於自己的科學繪圖

是藝術也是科學,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開展,集結十九世紀以來東西方精彩圖鑑及科學插畫。以科學繪圖為主角,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逐步介紹十九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多元創作嘗試,也讓大家看見默默在科學繪圖領域中努力不懈的臺灣插畫家們。 

▲透過繪圖即便沒有文字描述,仍然可以栩栩如生的重現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合作辦理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自即日至2022年3月6日止在國資圖總館2樓藝文走廊展出,從「博物畫」到「科學繪圖」,這些珍貴的圖像紀錄就如同一個地方的履歷,臺灣有多樣豐富的自然生物寶庫,總是能讓島上的博物學家大有所獲。 

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展區:自然史與科學繪圖區,從科學繪圖中我們可以窺視自然史的發展,例如:大象到底長什麼樣子?你要如何跟一個沒有看過大象的人,形容大象的樣貌?我們現代可以用照片或影像呈現大象的樣子,以前的人呢?所以「圖像」是方便溝通、研究並紀錄的重要方式。 

畫說臺灣區,此區展出十九世紀開始,從清末時期的英國探險家、日本時期學者,再到當代的繪圖師,描述臺灣自然史的各類科學繪圖,從科學繪圖的介紹與發展史開始,逐步進入到博物學家所記錄的臺灣生物、生態等,透過科學插畫的呈現,帶領觀眾一覽自然之美。 

當代科學繪圖示範區,現今的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已相當成熟,但人手一機隨時隨拍的方便性仍無法取代科學繪圖對自然的解析,例如:拍照無法呈現蝴蝶從蟲卵至羽化成蝶的透視過程;但是透過繪圖即便沒有文字描述,仍然可以栩栩如生的重現。在文字發明以後,人們在書籍文章中以文字進行各種描述,但不管是記錄、表達、或是科學分析,也無法取代繪圖的一目瞭然。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地形地貌,甚或人文采風所進行的繪圖記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已開展,集結十九世紀以來東西方精彩圖鑑及科學插畫

科學繪圖體驗區,準備多樣的植物標本、彩色筆,觀眾可以拿出紙筆,觀察標本的特徵、顏色,體驗感受科學繪圖的樂趣,並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科學繪圖,完成後也可以把作品分享在作品牆或帶回家收藏。 

國資圖原為日本時期所創設的「臺中州立圖書館」,典藏之日文舊籍約有 23,276 冊,為戰後保存最完整之州立圖書館,這次更展出圖資圖珍稀館藏《蘭譜》,《蘭譜》作者為川澄理三郎,於1896年奉派來臺並擔任隨軍攝影師,醉心於蘭的研究,其作畫採色工筆畫法,十分逼真傳神。本次展覽希望透過融合科學啟蒙、藝術欣賞、自然教育及趣味閱讀的多元體驗,讓觀眾從博物學者的視野,感受自然之美。 

更多展覽資訊請上https://www.nlpi.edu.tw/ 查詢 
【展覽資訊】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展覽時間: 2021.11.23~2022.3.6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樓藝文走廊(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