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象嚴重,暴露出長年來中部水庫淤積問題。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水庫淤積率已逾七成,原本的大水庫變「小水池」,是全台淤積最嚴重的水庫。大甲溪德基水庫去年水位下探近十年最低,上游地區部分河床邊壁裸露,水庫裡出現小島及樹木等景象,讓梨山地區居民嘖嘖稱奇,直呼「一輩子都沒看過這種奇景」。
台灣2020年水情吃緊,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氣候變遷使台灣旱象越來越頻繁,1900年到1950年,台灣僅發生一次乾旱,但1960年以來,台灣已經歷5次較大的旱災,分別發生在1963年、1980年代、1993年、2002到2003年和2015年。
汪中和分析,隨著人口增加、產業日益發達,旱象的衝擊越來越全面,此外,全球暖化導致台灣降雨南北分布不均情況越來越嚴重,水資源運用、調配壓力也越來越大。
水利署列管的十三座重要民生水庫,平均淤積率達百分之卅六點二八,淤積量日益嚴重,不少水庫無法有效蓄水,不僅供水調配困難,也影響水力發電量。
霧社水庫群山環繞,天然景觀優美,湖水翠綠有「碧湖」美譽,但水庫淤積嚴重,再加上乾旱,水庫幾乎乾涸見底,偌大水庫變成小水池,「碧湖」美景不復見。
水利署表示,霧社水庫有效容量原為一億四六○○萬立方公尺,但淤積率已逾七成,蓄水量僅剩三七四五萬立方公尺。
中部地區最大的德基水庫容量原有二億三千兩百萬立方公尺,如今只剩一億八七○○萬立方公尺。大甲溪發電廠指出,主要是淤積加上旱象,讓德基水庫去年清淤量是歷年平均的兩倍。
日月潭九蛙 淤泥埋了兩蛙
南投縣日月潭水庫蓄水量雖逾七成,但著名的九蛙疊像,已遭淤泥埋了兩蛙。大量的淤泥往拉魯島延伸中,低水位時,觀光遊船幾乎不敢靠近。
台電大觀電廠表示,水力發電設施的原設計沒有水力排砂,且濁水溪的水質混濁,雖然多年前已嚴控武界壩的進水濁度,但只能暫時降低淤積量,數百萬噸的泥砂,若靠人工清淤,恐怕緩不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