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蘋果一向獨領風騷。iPhone和iPad一直為同行業設定新的標準。新產品發行日,世界各地的蘋果商店總是人潮洶湧。蘋果的成功還源於其相對低廉的價格,iPhone 4S售價僅為199美元, ipad499美元。蘋果產品低價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他們在中國生產產品。這些看似現代商業成功的範例卻因《紐約時報》的報道成為公眾爭議的焦點話題。
國際關注「血汗工廠」
上周四(1月26日),《紐約時報》 A1版頭條以「In China,Human Costs Are Built Into an iPad」為題, 披露了蘋果公司在中國的生產狀況,引發了中國大陸和海外對蘋果「血汗工廠」的關注。
《紐約時報》採訪了36位現任或前任蘋果僱員及蘋果供應商,進行了深度調查和報道。 在中國大陸,蘋果以富士康為組裝供應商。2010年,富士康工廠就曾發生過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紐時對此進行了追溯,包括爆炸事故和工人自殺等。
富士康24小時運作,員工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他們腿因長期站立而腫脹,其中包括未成年工人。他們住在工廠擁擠的宿舍中,在睡眼惺忪中上下班,有人在爆炸事故中面容全毀。
紐時的披露再次燃起了眾多媒體聲討蘋果的大潮。被稱為美國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男性的斯圖爾特(Jon Stewart)在喜劇中心電視台(Comedy Central)的脫口秀節目里,把蘋果巨大的利潤幕後的富士康工廠譏諷為「恐怖工廠」(Fear Factory)。美國很多媒體號召消費者抵制iPhone和iPad。
蘋果CEO回應
面對媒體譴責,蘋果CEO庫克在致蘋果全體員工的電郵中表示,蘋果「關心任職於其產品供應鏈上每一名員工」。他說,「我們在全球的供應鏈中的每一位工人,我們都關心。任何事故都令我們深感不安,與工作環境相關的任何問題都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任何講我們漠不關心的說法,都是明顯錯誤的,是對我們的挑釁。」
蘋果一向並不以慈善捐款而聞名,前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前,並沒有將自己的38億美元財富捐給慈善機構。紐時報道還指出,喬布斯拒絕參加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發起活動,即鼓勵美國富人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財富的一半。而且,有報道稱喬布斯曾提到,捐贈金錢是浪費時間。
蘋果現任首席執行官庫克顯然要改變人們對蘋果的這種看法。上周,庫克在公司會議上談及蘋果對慈善機構的貢獻。庫克表示,蘋果公司已經向當地的斯坦福大學醫院捐贈5000萬美元。此外,庫克還談到蘋果參與(PRODUCT)RED針對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的慈善計劃,金額同樣達到5000萬美元。
但同樣有報道顯示,截至去年12月,蘋果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創下了新紀錄。銷售額大漲了73%,至463億美元;利潤則翻了一倍,至131億美元。數據提供商Capital IQ的數據顯示,蘋果的現金儲備已達到了976億美元。與此相比,蘋果的慈善捐贈確實顯得九牛一毛。
蘋果能夠改變中國工人的條件嗎?
大多數消費者認為,蘋果公司應該在美國生產產品。換句話說,消費者不願支付更多的錢購買蘋果產品,但是希望蘋果公司自己投資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但是,即使蘋果生產轉移到美國,或改善在中國的工作條件,它很可能會提高產品售價。對於利潤為導向的公司,蘋果幾乎不可能願意承擔這些費用。
同時,雖然蘋果一時被推到風口浪尖,但是蘋果並非富士康的唯一合作者。蘋果的其他幾個主要同類品牌都在亞洲生產產品。簡單地拋棄iPhone改用其他智能手機並不會改善中國工人的生產條件。除非所有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同時改變,否則情況難以有實質性的變化。
蘋果產品的生產環境真的是中國工人中最差的嗎?我們是否可以在同一個層面上討論富士康與沿海工廠或各地的黑煤窯奴工問題呢?在很大程度上而言,關於蘋果勞工問題的討論是一種倫理和道義層面的論爭。 一個類似蘋果公司的西方成功商業品牌,是否要將其所奉行的商業倫理和人文價值帶到生產其產品的海外工廠呢?商業資本的運作遵循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但是公司本身和所在社會的文化對其進行著道德上的約束。如果蘋果在美國國內和中國大陸奉行同樣的生產準則,那麼它勢必為中國的公司提供參考和督促,其意義也遠高於改善富士康員工工作環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