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明仁心中,跳舞不僅是興趣,也是項使命!為一圓夢想,他努力經營『紅瓦民族舞蹈團』,藉由國內外巡迴表演,四處宣揚民族舞蹈,迄今堂堂邁入第十年………
成立紅瓦舞團
紅瓦民族舞蹈團的成立原是基於愛跳舞的熱情,對團長劉明仁來說,它沒有任何商業利益的考量,就只是為了「愛跳舞」這麼一個簡單理由。回憶創團往事,劉明仁道出取名「紅瓦」的由來,「當初一開始在構思這個團名時想破頭,想怎樣找到一個名詞可以代表你,而且是你想要做的方向。那時想說,紅色是大家最普遍喜歡的顏色,象徵喜氣、升官、發財,覺得紅字不錯!」可是取名後又覺得「紅舞團」這個團名怪怪,應該再搭配一個貼近生活的東西,當下劉明仁靈機一動,想起小時候家鄉屋頂的瓦片,於是決定將「紅」、「瓦」聯用,才有「紅瓦民族舞蹈團」的出現。
團名定了之後,劉明仁原本想會引起大眾的共鳴,但是萬萬沒想到,反應竟是如此的出乎意料!很多人一聽到「紅瓦民族舞蹈團」這個名字,第一個反應是大陸團體,這讓劉明仁直呼「驚奇!」,他自以為台味濃的團名,在別人耳中,竟是海峽對岸的團名,聽來使他倍覺莞爾。
在劉明仁內心,民族舞蹈是沒有國際之分,不限台灣族群,凡是能將各地文化、風土民情搬上舞台上表演的內容,都會是「紅瓦民族舞蹈團」取材的對象,他說:「只要是跟民族有關的,我們都願意嘗試!」身為東方人,紅瓦民族舞蹈團表演的題材多以東方文化為主,團長強調:「一定要東方,因為民族,顧名思議,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民族,其實我們就是從那邊衍生過來的;相對地,我們受的教育、師承體系也是從大陸過來的。」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下,劉明仁更能彰顯東方民族舞蹈的精華與魅力。
為十足展現東方民族的舞蹈魅力,團長劉明仁特地請來專業音樂老師為表演題材配樂,不同於一般先有音樂才有舞蹈的作業模式,他反其道而行,先編好舞蹈再請老師配樂,因此每年都有不同風格的主題音樂呈現,原本團長想以現場方式演奏,但是礙於經費有限,只能以CD播放,劉明仁無奈地說:「這是關於經費的問題,因為它不能出一個人,而且我們又是屬於民族類型,不能用西樂一個、兩個、三個就OK。對我們來講,要有皮琶、蕭、笛、古箏…等樂器,至少要結合八至十個,才能演出動聽的曲子,要不然會比較單調,而且又是一兩小時的時間,不是一隻舞。」因為成本過大的關係,很多方面只能從簡單的設備中取得演出。
走入藝術領域
從小,劉明仁就是個喜歡表演的孩子,可惜純樸的鄉下沒有足夠資訊可以協助他發展興趣,那時在他小小的心靈裡,懵懂知道台北有間國光藝校,應該是自己喜愛的領域,問遍了新竹師長,就是得不到相關資訊。後來,他寄了一封回郵信給國光藝校,詢問報考相關事宜,抱持著「有就是機會;沒有就是命」的心態,一個星期後,竟然得到國光藝校的回覆,就憑這一封回郵信,劉明仁順利成功考取了國光藝校。
比起一般學表演的孩子,劉明仁得到家人的關愛與全力支持,於是他義無反顧地投入戲劇科。踏上舞蹈這條路,看似是劉明仁自己作的決定,其實背後潛藏著父親的影響,他滿懷感謝地說:「我父親的觀念比較開明,他認為只要不會學壞,只要乖巧,功課顧得好,要學什麼,走哪條路都不反對。」在父親開明的教育下,劉明仁選擇藝術作為人生起點。
因為學校課程安排的關係,劉明仁在校園裡接觸了音樂、舞蹈、國劇等不同領域,學習的東西相當多元。一開始學舞蹈,教師教導基本的肢體動作,欣賞『百老匯』…等經典歌舞劇,劉明仁從中得知,外國表演者是能唱能跳能演;台灣的表演者卻只會單項,朝單科發展,如學音樂的人永遠只涉略音樂,不會去學戲劇、舞蹈等課程;但外國不同,重視藝術各方教育均衡發展,他感嘆地說,這是台灣教育制度的問題,很難更改。受留美老師影響,劉明仁了解到喜歡藝術不光是要學習藝術的課程,還要去接觸很多不同文化的元素,將來才有助於多元創作。因此上大學之後,他轉換跑道改學舞蹈,積極充實自己的藝術視野。
堅持舞蹈夢想
經營舞團非常辛苦,劉明仁深深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每每想起父親的教誨,再辛苦也得撐下去,他回憶起父親說過的一段話:「做了一件事是你喜歡的,就要堅持下去。」為了打造舞蹈新鮮感,劉明仁堅持使用不同的戲服吸引觀眾目光,新鮮光亮的背後卻是大筆經費支出,雖有地方、中央政府小額補助,但仍是入不敷出。無法靠政府支持,劉明仁只能憑著自己的力量苦撐舞團,平日除了指導舞團,還到電視台當演員,演過三立電視台八點檔「金色摩天輪」、「台灣龍捲風」等名劇,從另一個角度賺取經費來維持舞團運作,過程極為辛苦,但他樂此不疲,只因為做的是「自己的興趣」。
為了一圓小時候站上舞台表演自己創作舞蹈的夢想,劉明仁情願捨棄輕鬆富裕的生活,選擇過一個勞碌奔忙的日子,從做道具、做手工、編舞、服裝設計到排練以及和舞者、燈光、音響、作曲、編曲、行政、企劃與宣傳的溝通…等工作都親力親為,劉明仁說,圓夢要趁早,因為舞蹈是身體記憶,須跟著節拍跳,八分鐘要跳多少動作,有多少位置、方向、高低層次,不是只有跳自己的舞,還要跟其他人一起配合,這些動作都需要記,年紀愈大,愈不好記,如果不及早實現,愈晚記憶衰退,加上體力下滑,要做到就更加的困難。創團至今,劉明仁已苦撐了十年,他希望自己辛苦的付出能為台灣民族舞蹈盡一份心力。
經營舞台魅力
投身舞蹈藝術界多年,劉明仁覺得一個舞團如果沒有風格,很難在觀眾心目中取得定位,他說,如何營造豐富多變的表演內容是經營重點。從一創團開始,他就將自己擅長的戲劇融入於舞蹈表演之中,利用動人的戲劇故事,透過無聲的肢體、表情舞蹈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剛開始,觀眾反應的異常冷漠,不太能接受這種另類的舞蹈表演,但後來隨著觀念的進步,接受度與日俱增,劉明仁以朱宗慶打擊樂團為例,強調他們在打擊樂器時,強調動作、表情的目地就是希望能創造賣點,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欣賞。
不僅如此,劉明仁也花費大筆經費在治裝上,他的目的在營造一種「特別」,每一出場都換一套服裝,藉由不同的服飾勾勒出觀眾的期待,從開場期待到散場,讓整場舞蹈表演充滿著魅力。劉明仁指出,「他(觀眾)期待的心在上面,就不會覺得單調、無趣,所以我希望我的服裝一直換,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舞蹈,不同的表演,舞者不一樣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不一樣。」大量治裝的結果,劉明仁為此付出了不少代價。
雖然紅瓦舞團以民族舞作為表演項目,但在題材上也是有所選擇,不是全數通吃。團長劉明仁說,舞團的主題方向並不是在做所有的少數民族,而是以創作式主題為重點,如創作辦桌文化、客家文化、節慶文化…等;他進一步指出,舞團成立的宗旨是希望能將台灣各地的文化、民情風俗一一搬上舞台,藉由精緻的舞蹈肢體呈現給社會大眾,讓更多的人了解在書本、教學之外許多被遺忘的動人故事。
在團長劉明仁努力的經營帶領下,紅瓦民族舞團的名聲響譽國際,從大人、小孩,到言語不通的外國人士,凡是看過舞團表演的人都會被它精緻的表演深深吸引,而且個個面帶笑容而回。劉明仁說,這是因為他們看懂了!純跳一支好看的舞會讓人記下來,但記不久;當它有故事、有包裝,主題性強的時候,如金庸「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它會讓人一輩子記得,永生難忘!劉明仁自豪地說,紅瓦民族舞蹈團已具備這項風格。
回憶過往表演,劉明仁記得有好幾次在國內一處戶外開放性的空間作表演時,台下竟然沒有一個人是在走動,每個人都靜靜地坐在原地欣賞紅瓦民族舞蹈團演出。令人訝意的是,現場有一位三歲大的小孩整整兩個小時坐在椅子上不動,默默地看著舞台上的表演。事後,這位小孩的家長上網感謝,並分享她的喜悅。她說,舞團表演時,深怕小孩看不懂內容,好心向他解說,沒想到竟得到一句話說:「媽媽,我想看表演,不要吵我!」劉明仁強調,打從一開始團員的服裝就吸引了小孩的注意,再來是舞蹈、道具,然後是看懂了舞蹈內容,成功營造出一種「期待」,讓小孩坐滿了兩小時也不覺得累,反而有種意猶未盡的遺憾,劉明仁透露,這就是舞台魅力。
提升觀眾素質
一齣舞台表演的好或不好,除了台上表演者的專業,與台下欣賞觀眾的心境也有莫大的關係。劉明仁說,很多人去看舞台劇,卻用看歌舞劇的心情去看,看完當然會敗興而歸,因為事前的心境是錯誤的;如果在看歌舞劇前,內心有聽歌、看舞的心態,就能融入其中並且吸收很多東西,不致於因為看不到想看的表演內容而失望、沮喪。另外,觀眾欣賞表演的觀念也有待提升,劉明仁說,台灣除了台北縣市一些大都會之外,一般鄉下的民眾都不具備買票看表演的想法,這種觀念無法了解從事藝術表演工作者的辛酸,也會連帶影響到他們生存的空間。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這種觀念依舊不改,將來台灣的表演藝術可能會滅絕,屆時觀眾只能在CD或錄影帶中回味,而看不到真實的藝術表演。
推行國民外交
成立舞團十年,劉明仁足跡踏遍印度、荷蘭、波蘭、德國、以色列、埃及、土耳其、印尼、日本、尼泊爾、美國、加拿大、韓國、英國…等國,到世界各地作巡迴表演。劉明仁強調,這麼做的用意是在推廣民族舞蹈,讓民族舞蹈能夠走入街道巷弄之間,使更多人可以接觸到藝術的氛圍。為此,紅瓦民族舞蹈團採取區域計畫性演出,每年固定前往一特定地區作表演,不分國內外,一切依照排定計畫進行。
推廣民族舞蹈是劉明仁最大的心願,但在作巡迴表演之際,也會利用機會替台灣作國民外交。每當出國表演時,他總會告訴團員們身上背負著為台灣發聲的使命,政治走不通,可以試著透過別的方法,劉明仁利用在舞台上表演的機會,光明正大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並大力宣揚中華文化,結果不但大受歡迎,而且還感動當地駐華使節、外交官及僑胞,也讓外國人知道台灣這個國家的存在。回想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劉明仁說,推廣外交很重要,但文化尖兵遠比政治勢力來得有效,因為它不但可以接觸到政治上到不了的機構,還能讓許多國家主動準備國旗,並在不同的國度飄揚,藉由到世界各地作巡迴表演,劉明仁成功在國際社會替台灣打響了不少知名度。
巡迴表演記憶
走過世界各地,劉明仁對特殊文化的國家相當有興趣,如印度、埃及、尼泊爾、以色列等國,其中以以色列這個國家印象最深!他說,有一次前往以色列表演,當地因為戰亂的關係,常發生爆炸事件,表演結束前往埃及時,兩國邊境短短五十公尺的路程,竟耗費了四十分鐘才過去,中間經過以色列、埃及兩國嚴格反箱檢查,沿途士兵荷槍實彈,情景猶如戰爭時的緊張對峙,令他深刻難忘;另外,還有一次在以色列作戶外表演時,出現一種很奇特的觀賞現象。剛開始人群齊聚舞台中央,但到了開演時,竟然向四周分散,而且走得很散,劉明仁當下覺得奇怪,經探聽後才知道是因為恐懼炸彈攻擊,才向四周走散,目的在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專研民族文化
受母親從事女裝工作影響,劉明仁練就了「服裝設計」與「布料辨識」兩種強項,礙於團內經費有限,有時自己會動起手來設計表演服裝。劉明仁強調,表演服裝不是隨意設計,必須針對民族文化的內涵來著墨,想編一支民族舞蹈必須深入研究該族的文獻、歷史資料、采風,才能進入那一族的文化精髓,從而表演出動人的舞蹈。
從小在客家庄長大,劉明仁雖然不會說客語,但對客家文化卻是知之甚詳,這種耳濡目染的文化薰陶,對劉明仁從事舞蹈表演時幫助很大。有一年,僑委會派『紅瓦民族舞蹈團』前往美國加拿大宣慰僑胞,表演『五月雪』舞蹈,它細膩精緻的演出一度讓不少僑胞誤以為是客家舞蹈團。劉明仁謙虛地說,表演民族舞蹈不一定要某一種民族人士才行,它可以透過重點學習、延伸、包裝去展現一族文化,因為切入角度不同,反而更能引起眾人的興趣與共鳴,如在表演客家『五月雪』時,他以『唐山過台灣』片段去述說客家人來台時奮鬥的情景,讓人藉由舞蹈真實了解客家人落戶山區與彼此團結的斑斑歷史。
回憶起編寫『五月雪』時的情景,其中有一幕是描寫客家婦女洗衣的場景。為此,他研究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發現客家婦女是在河水的中央站著洗,原因是為了防止外人的攻擊,當有人涉水時,客家婦女可藉此察覺並作防制之道。劉明仁說,表演不能隨便作,必須在事先作足準備,如最近流行的朝鮮舞,要表演的入木三分,就必須花時間去學習研究,他私下透露,光是向老師學舞、上課就要花九個月…。劉明仁強調,愈不懂的民族愈要花多的時間力氣去學習,在舞蹈表演前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是表演者必須做而不能省的步驟,忠於自己,也忠於觀眾。
台灣藝術環境
身為藝術表演工作者,對於台灣現存的藝術環境,劉明仁面露無奈!他說,政府的藝術經費長期分配不均,大多去補助一些大型藝術表演團體;而少去關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小型藝術團隊,如果能將經費分散去補助更多的團體,就不會有許多表演團體因經費不足而收起來。他進一步強調,外國非常重視藝術,不分國籍,只要是提出申請,合乎藝術創作,都會有大量經費的補助;台灣不同,補助對象分人分派,而且申請程序繁複不一,這是相當可惜的地方。
另外,著作權也是一大問題,曾有一次紅瓦民族舞團在上台表演曲目時,竟遭到不肖廠商在台下盜錄而且發送給會員,事後團長劉明仁提出告訴,附上版權書、光碟等證據,結果敗訴收場。劉明仁失望無奈地指出,台灣六書全法之中確實有「著作權法」的存在,但是檢察官、法官在這方面的專業不足,無法作出正確審判,常使得藝術表演吃暗虧,只能自認倒霉。面對台灣如此弱勢的藝術環境,劉明仁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一步一腳印,繼續堅苦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