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重新引發台灣、日本等亞太國家對網路連接過於脆弱的擔憂,因為這些地區網路所依賴的海底電纜,可能會在中國發動攻擊時被切斷。
烏俄戰爭中,烏克蘭人利用網路集結力量,抵抗俄國入侵,反擊莫斯科當局的宣傳,並爭取國際支持;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更透過網路,發出為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呼籲。儘管俄國猛攻,但烏國大部分地區仍有網路連接。
台灣95%數據透過海底電纜
相較之下,台灣約九十五%的數據和語音流量透過海底光纖電纜接收和發送。台灣官員表示,目前有十四條光纖電纜在台灣海岸的四個位置連接到島上,若這些電纜在海裡被切斷,或防護薄弱的電纜登陸站被軍事打擊摧毀,台灣大部分地區將斷網。隸屬於政府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長黃勝雄坦承,台灣在這方面非常脆弱。
北京當局迄今仍不承諾棄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前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主任,目前擔任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的簡以榮(Ivan Kanapathy)表示,中國的軍事思想方針在於,試圖透過兩棲作戰攻台之前,尋求取得空中、海上和資訊方面的優勢,看到烏克蘭對媒體的高度有效利用,北京當局或許會判定,如果發動攻台,透過切斷台灣與世界的聯繫,將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進行的模擬軍事演習中,參與者模擬俄國和中國對海底電纜發動攻擊時的情況,該智庫在去年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在幾乎所有的情境下,攻擊者都能干擾和損害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通信,並在戰略層面上造成混亂和分散注意力。
將切斷台灣與世界的聯繫
報導說,即使所有的海底電纜都被切斷,台灣仍將保有一些透過衛星和網路的連接,並優先供政府和軍隊使用,但來自衛星接收的數據量遠不及海底電纜,而且需用專業終端接收設備。
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副主委翁柏宗受訪表示,政府密切監測網路,若發生斷網,將在一小時內收到警報。黃勝雄表示,政府正鼓勵新設光纖電纜,同時可能在未來五年增加一至兩個海底電纜接收站。
加拿大《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9月27日報道,為了防止中國大陸切斷海底網絡電纜、摧毀無線網絡影響台灣供訊,台灣官方正建設一套備用衛星網路系統,以確保視像和通訊能力,期望能如烏克蘭在戰爭期間繼續保持對外通訊。
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近日接受《環球郵報》訪問,稱「烏克蘭經驗告訴我們,實時視訊會議非常重要,這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註:Volodymyr Zelenskiy,香港譯澤連斯基)能夠向世界發表談話,讓全世界都知道烏克蘭正在發生的情況,這樣就能打擊謠言和虛假訊息。」
俄烏戰爭期間,澤連斯基利用通訊基礎設施尋求世界幫助。今年6月,澤連斯基透過視像方式向加拿大大學生發表演講時說,「網路是一種武器,因為我們可以展示正在發生的事情」。
《環球郵報》報道稱,台灣正努力創建「數碼韌性」,目的不僅要保護網絡免受攻擊,也企圖利用科技從災難或逆境中儘速重建並預測未來的威脅。據了解,台灣官方新建的備用衛星網絡系統專案規劃測試衛星網絡連接,令台灣700個點配備通訊設備與非同步衛星連結,「即使光纖網路斷掉時,只要『看得到天空』,都還是能上網」。
盤點台灣通訊基建現況,大約有15條海底電纜用於傳輸電話和電郵等通訊。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梅卡圖斯中心(Mercatus Center)8月29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台灣的海纜登陸站點位於新北市、宜蘭頭城、屏東枋山,登陸站的光纖海纜電路分別與全球電訊網絡相連結。該中心分析指出,一旦兩岸開戰,海底電纜登陸站將會成為中國大陸的戰略利益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