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社區

中國應當徹底讓一考定終生成為歷史(圖)

 

中國高校招生入學考試正在進行中。兩位美國教育界華裔學者為中國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建言說,中國應當徹底讓一考定終生成為歷史,應當將學生的總體表現和平時學業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中國高校招生入學考試7號拉開帷幕,央視新聞聯播對此作了報導。法新社的報導則表達了對考場外緊張氣氛的關切。每年高考到來,少說有上千萬中國人的神經為之緊繃。這當然不是一個愜意的時刻。然而,指望和平崛起的中國也許需要這樣的時刻。
 
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行政管理系主任藍雲教授表示,中國的高考對於人才的招攬具有重要意義:  高考應該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衡量標準。我覺得如果沒有高考的話,我也不會坐在今天的位置,自己報名,群眾評議,可能後面就是領導批准,領導說誰就是誰。根本就是你哪怕有多大才能也沒有機會。如果沒有高考的話,我們當年都是沒有出頭之日的。
 
所以高考作為一個比較公平的手段,所以教育平等的意義是不可低估的。這裡考試的成績一個是SAT,一個是ACT,對不對?全國兩個標準化的測驗。這兩個標準化的測驗是考試公司在做。是政府行為。
 
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冉伯恭表示,美國大學招生也需要學生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分數;這也不是一個輕鬆的考試: “美國和西方國家沒有這種聯考,但是靠SAT。” 但是兩位教授都說,不可一考定終生,不宜片面憑高考分數錄取考生。藍雲教授說:“有兩個建議,不要一考定終生。其實可以變得靈活一些,尤其是現在電腦上考的話,其實考幾次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測量一個東西很難以此就測量準確。測量的次數越多,它的誤差就越小,標準測驗不是一次性的,可以考好幾次。比如你考SAT,這次考的不好,發燒了考得不好,沒有關係,等你身體好了再考。那麼學校就可以看這個人考了幾次,考的怎麼樣。所以不是一考定終生。雖然有考試成績,但是考試成績裡面還考慮很多偶然因素。所以這是一個建議。第二個建議是在考慮錄取的時候,不要光看考試成績,要看學生全面的表現。
 
在高考成績以外,應該還有其他的參考標準。比方講這個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在高中的時候有創造發明,所以這些都應該作為考慮的因素。在我們德州,不可以用單個的考試成績來決定你錄取還是不錄取,你只用一個成績來判定一個學生成績的優劣,決定學校的取捨,這在我們學校已經是不合法的。它要求一個學校在審定一個學生的時候必須全面的,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whole listed evaluation(全面評估)。冉伯恭教授表示,中國可以藉鑑美國高校招生的辦法,把口試等其它條件作為重要參考:  “可以有限度借鑒其他國家的辦法,像美國就沒有高考,由各學校審核,參考各種學校成績,學生的社會活動,口試,各種資料來決定是不是錄取學生。” 冉教授說,任何社會都沒有人人上大學的必要,中國為了緩解高校招生壓力,應當辦更多的職業專科學校:“並不是所有人都應該上大學。中國在這也技術學校方面應該大量發展。中國現在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供需失調,國家需要的人才大學沒有訓練出來,大學訓練出來的國家不需要、社會不需要、工商不需要。
 
比如跨界人才,對外出口人才,中國非常缺乏,缺口非常大。很多科系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社會不需要。” 法新社的報導提到考生高考期間的起居條件取決於家庭經濟,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住進考場附近高級旅館有“吉利房號”的房間。新華網的報導也指出高考的高成本,並說,高考也是在“靠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