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活

針劑腸泌素 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針劑腸泌素 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記者張家倫/彰化報導】本身為藥師背景的周錫洋,竟未正視糖尿病嚴重性,退休才開始顧健康!40歲時因為上廁所發現尿液引來螞蟻,到診所檢查後確診罹患糖尿病。因工作繁忙、身兼主管經常要聚餐應酬,再加上自己是個老饕、喜歡美食,酒量很好、也常朋友相聚小酌;過去近二十年來,即便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及家族病史,飯前血糖曾高達350mg/dI、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糖化血色素已破表飆至二位數11.3%,但總因太忙而未積極面對治療糖尿病,總想等退休後再來顧健康。直到兩年前屆退休之年,才開始規劃積極接受糖尿病治療,但讓周先生「有夠嚥氣」的是,ㄧ開始在診所就診、使用糖尿病口服藥物來控制,但成效一直不佳,這才讓周先生非常擔心,雖然運氣很好還沒有明顯併發症發生,但必須將血糖控管列為退休後的首要任務。

 

48歲的林文品,為拼事業丟健康、險讓慢性病奪生命!林文品有家族糖尿病史,五年前,因為左腳踩到鐵釘未即時到醫院打破傷風,之後因為傷口發炎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需清除壞死肉,在開刀清創手術檢查時,發現飯前血糖竟高達400mg/dl糖化血色素9.8%,發生意外才發現罹患糖尿病。因工作繁忙、生活作息不正常,常常到了晚上11點才吃飯,總是感覺非常疲累、無精打采。除了糖尿病,血壓、血脂也高,是典型的三高病人,隨著每天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體重也從原本的95kg、直線再上飆20kg,成為115g的大胖子!因為工作忙碌而常忘記服藥,血糖、血壓和血脂也一直降不下來,為了減重,也曾參加減重班,但成效不彰!

 

糖尿病人口多 血糖控制不佳 併發症風險高

 

台灣糖尿病患,近七成血糖不達標,也增加罹患各種併發症的風險!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死亡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需要白內障手術的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2

 

口服藥療效不佳 連帶有三高問題 未好好遵從醫囑導致血糖控管不佳 陷入惡性循環

 

多年以來,在醫師及衛教師等人的衛教解說下,大部分糖友均了解控糖的重要性,但為何治療狀況卻如此不佳?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副院長暨員林基督教醫院副院長謝明家醫師說明,從他自己在門診多年經驗與這位病患的狀況來說,位糖友都有糖尿病家族病史,連帶都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林先生還有體重持續增加的過度肥胖問題。

 

位糖友也都因為忙於打拼事業工作忙碌、作息又不正常,同時又必需服用多種治療慢性病藥物,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再加上糖尿病為進展性疾病,口服降血糖藥物隨著每年下降的胰臟功能效果不如以往。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往往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

 

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 腸泌素GLP-1助達標

 

謝明家指出,以往當糖尿病患使用多種口服藥無法有效控制時,將需要注射胰島素,但有些糖友非常抗拒施打胰島素,一部分是因為擔心體重增加和低血糖等副作用,一方面是聽信訪間流言擔心打胰島素會有不良反應。腸泌素則是在施打胰島素之前,提供糖尿病友在治療上一項新的選擇。腸泌素除了能夠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抑制升糖激素,控制血糖之外,還可讓大腦產生飽足感,抑制胃排空,進而讓患者能有效控制體重,配合運動,當然 就更容易控糖。

 

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腸泌素GLP-1)有四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2次、11次和1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謝明家副院長表示,這類新藥上市,尤其對於有三高問題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腦中風、心肌梗塞、腎病變、視網膜等病變併發症。

 

謝明家建議,糖尿病患者如果服用兩種以上口服降血糖藥物,仍難以讓糖化血色素達標,此時就可以考慮換用新型針劑腸泌素,降血糖,也能有效控制體重,(根據病人生活型態選擇注射頻率)一週一次,(更加)方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