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又稱卡債族,或稱多重債務者(因為卡奴大多不只欠一家銀行):台灣新聞用語,中國大陸民間亦作諷刺或自嘲使用,指因為使用信用卡、現金卡透支消費,月薪或收入無法將支出的部分攤平,首期只能繳部分的金額,之後需給付金融機構循環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費用而背負高額卡債,個人財務周轉不靈的人。「卡奴」一詞略帶貶義,但並沒有冒犯的意思。
特徵
欠下信用卡債務
無法立即繳清債務,而需付出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
經常從第一張卡貸出現金,去填補第二張卡的當期債務,然後再從第二張卡貸出現金,填補下一張卡的債務,周而復始,俗稱「拆東墻補西墻」
由於卡債並非十分鉅額,大部分人每月尚繳付最低繳款金額而不至於債主臨門
卡奴現象
信用卡高度普及的時代,各金融機構競爭,為推銷信用卡,紛紛對新會員推出豐厚禮物,或是刷卡數次可獲積分回贈或年費優待等,吸引人們申請信用卡。而額度限制又給的越來越高,有時甚至一張卡額度便達到月收入的幾倍至十幾倍。由於刷卡購物可在數十日後繳款,並可以利息為代價延後繳款或分期付款,使得沒有積蓄的「月光族」或學生等超額消費,導致出現「刷卡風暴」,紛紛欠高額卡債並無法按時付清,只得長期背負卡債。
2006年,台灣有70萬人淪為卡奴,平均欠款數100萬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