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財政部證所稅、期所稅課稅版本出爐,政府將再度開徵證所稅,證交稅則確定不降。財政部12日公布方案,課稅火力集中在個人,對股市淨賺30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採取「分開計稅、合併申報」方式,納入所得稅制,但提供300萬元扣除額,以及單一稅率按20%課徵的優惠。
至於法人部分,證所稅仍維持在最低稅負制內處理,課稅門檻與扣除額,自現行200萬元降至50萬元;企業的最低稅負所得稅率級距,則自10%至12%,上調為12%到15%。財政部建議適用的稅率為12%
券商公會對此看非常悲觀並表示將研擬對策力爭券商權益,目前多數券商多不願表示意見、但透露後市量能不樂觀。
元富證券發言人張清發表示,不管課稅多寡,只要對投資成本負擔增加的政策,勢必衝擊操作意願,進而量縮不利股價表現,非常不樂見。
張清發指出,證所稅對國內自營商及中實戶最為不利,不論採取多少積極避稅措施,納稅額絕對比證交稅更多,否則財政部無須推出沒有稅負收入的政策,即使財政部做法是「只要在台灣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或是營業代理人的企業,仍維持在最低稅負制下課徵證所稅,但調降基本所得扣除額及提高現行稅率」,看起來最低稅負制仍有扣除額的優惠,但額度大幅降低,課到稅的機率提高不少,就是會降低交易意願。
張清發強調,中實戶是股市活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即使多數散戶因免稅額仍維持在300萬元,不容易被課到稅,外資同樣較不受影響,但國內中實戶若縮手,量潮必定降低不少。
而對於券商的經紀業務來看,張清發也表示,量能降低當然就會連帶影響收入,對依賴經紀收入最多的部分綜合券商而言也相當不利。
券商公會秘書長莊太平則更為悲觀指出,法人的基本所得扣除額降至50萬元,對市場衝擊很大,中實戶、大戶若不願被課稅進而影響台股流動性,台股恐成死水,或許連上市櫃公司都不敢掛牌,因大股東有證券所得就會被課稅。他強調,課證所稅就應免課證交稅,但台灣是證所稅、證交稅雙課,在國際上將喪失競爭力,公會將研擬對策力爭。
法人圈也有抱持樂觀看法者,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表示,國內法人免稅門檻降低,不過對一年可以投資獲利上億元以上的法人而言,200萬元和50萬元的扣除額皆占獲利比重很低,同時,稅率也僅從10%調高至12%,若台股基本面夠好,並有足夠的獲利條件,應不太影響投資意願。他認為,證所稅反而對大股東持股轉讓等會產生較大壓力。
至於人頭戶恐氾濫?廖繼弘說,難免會有人走人頭戶的做法;而張清發則認為,現在一般人更有法治觀念,願做為人頭戶的意願低,且對法人而言,操作起來麻煩,不會如10幾年前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