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活

行走石壁的熾熱光影──太陽有腳的品牌故事

行走石壁的熾熱光影──太陽有腳的品牌故事
來到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再往山裡走,映入眼簾的是泰雅族人稱作Raisinay的大片峻峭石壁。每天早晨,從東方昇起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到苗栗人稱為「母親山」的加里山,而後陽光沿著石壁一路往西遊移;石壁的正對面,正是石壁染織工藝園區,也是「太陽有腳」的品牌基地。  


嫁入部落的農家女兒

深邃的眼睛、黝黑的肌膚,「太陽有腳」創辦人林淑莉從小常被誤認為原住民,但她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閩南女孩。小時候,忙於農事的阿公一早便下田,開瓦斯行的爸爸清晨便奔波運送瓦斯,而母親則忙著種菜、餵雞、補衣,為了省錢更自己編菜籃、釘雞籠,連五個小孩的剪髮任務也親手包辦。

用雙手拼生計的生存之道與勤儉質樸的家族性格,從小便深植林淑莉心中,而母親的一雙巧手,更已融為她血液的一部分。長大後考進復興美工,林淑莉開始關切原住民的文化習俗。經常一只背包在部落游走的她,深深着迷於原住民特有的真誠與熱情。1986年,適逢賽夏族矮靈祭的十年大祭,林淑莉來到南庄鄉,意外結識一位熱情幽默的泰雅族青年羅幸‧瓦旦,情投意合的兩人開始熱戀交往,經過6年的愛情長跑,這個像原住民的漢人農家女兒,正式成為泰雅部落的新成員,落腳南庄的東河社區。


傳統創新的繽紛旅程

原本就熱愛設計的林淑莉也開始愛上染織。傳統的泰雅染織工藝名為「得米潤tminun」,對沒有文字的原住民來說,傳統染織工藝就是族群歷史文化的紀錄語言;在泰雅族的傳統文化裡,織布技藝象徵了泰雅婦女的品德才能與社會地位,熟諳織布的女子才能接受紋面、具備婚嫁資格。林淑莉向部落長輩取經學藝,加上自家大嫂尤瑪.達陸即是聞名的織布高手,讓林淑莉不但更加沉醉於泰雅染織工藝之美,還接下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一職,肩負起傳承技藝的使命,並網羅了部落婦女共同協力。

2000年,林淑莉與先生、孩子從東河遷回石壁部落老家。為了推動社區文化產業,為南庄觀光盡一份力,林淑莉乾脆將自家的舊房舍改建成石壁染織工坊。2004年,艾莉颱風襲擊台灣,山區尤其影響甚鉅,許多餐館、民宿因而放棄營業,但性格堅韌的林淑莉卻決定將原本的染織工坊擴大規模,結合民宿、植物園等空間,整合為保留完整泰雅風貌的「石壁染織工藝園區」。

  園區設有導覽遊程,讓遊客親自體驗染織工藝過程,還有DIY工藝教室。而為了讓來到石壁的訪客能安心停憩於自然美景,園區設置了「石壁彩虹民宿」,淬取傳統泰雅染織與石壁自然環境的代表色調,以薯榔、甜柿、芭蕉、櫻花、小米、桐花六種色彩佈置為主題住房,柔軟溫和的視覺空間,傳達著泰雅人熱情好客的樂天性格。而環繞四周的天然植物園,則種植了苧麻、薑黃、藍草、薯榔等染織原料植物,置身其間,深刻體驗到泰雅人尊敬自然、愛惜土地的美好傳統。

日日在山林孕育下,晴天的晨曦、陰天的山壁、雨後的樹葉…,都是設計靈感的來源。以纖維植物苧麻作為織料,以紅根仔草、薑黃、薯榔等天然植物為染料,林淑莉保存了傳統泰雅染織工藝的原彩風貌,卻融入獨具的美學巧思與都會人眼光,造就多變而雅緻的風格。圍巾、桌布、筆記布套..,石壁染織的產品開始受到注意,獲得文人雅士青睞,也贏得許多文創獎項與補助,但一路走來總覺得有些滯礙。


石壁染織到太陽有腳

2013年,獲選為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推動的「文創耕苗」專案廠商,林淑莉在上課之後開始省思,如何將部落的文化公共財與自己的品牌發展加以切割?如何不只吸引遊客上門,還能將自己的產品理念推廣出去?一封來自美國一位教授的讚賞與代理合作邀約信函,更強化了她要讓品牌走出部落,面向國際的決心。「石壁染織」的名號就保留給園區與部落使用,她要另創格局更寬廣的產品品牌。


泰雅染織常見的多半是菱形紋「祖靈的眼睛」,而林淑莉卻有一系列以「行走的太陽」紋飾衍伸的產品,正好呼應自家對面那塊廣闊石壁上,日日可見晨光移動的清亮軌跡。於是,顧問建議將此圖紋轉化為品牌圖騰,以林淑莉個人創作風格為主的產品品牌就喚作「太陽有腳WalkingSun」,既貼切詮釋林淑莉的人生行腳與溫煦親切的樂天個性,也傳承延伸了泰雅文化,更是世界各民族都能各自領會的意象符號!

珍視自然環境,部落傳說與現代美學在經緯中織梭,「太陽有腳」一步步把原山的色彩染映成都會時尚,未來還要跨越重重障礙,前行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