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家倫/彰化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康盟)、彰化縣康復之友協會(彰化康協),以及台灣禮來公司等,共同舉辦「向精神分裂症說bye-bye」活動,現場同時舉行「我『思』故我在‧讓愛『覺』醒吧」第九屆精神疾病反污名化創作比賽頒獎典禮暨思覺失調症歷年創作聯展,邀請民眾一同見證過去九年間,如何透過創作的力量喚醒民眾對精神康復者的關懷與正確認知,更將首座模擬思覺失調症狀體驗空間移師彰基,讓中部民眾也可以透過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感受精神康復者的心靈世界。
活動中,彰基副院長孫茂勝醫師、鹿東基督教醫院院長歐陽文貞醫師、康盟理事長黃敏偉、彰化康協理事長林青江、精神康復者與得獎者當場攜手創作,用愛心拼貼出「我『思』故我在‧讓愛『覺』醒吧」精神堡壘,邀請民眾一起讓愛『覺』醒、為精神康復者加油;彰化康協精神康復之友 – 阿貴受邀現身說法。「我『思』故我在‧讓愛『覺』醒吧」思覺失調症歷年創作聯展將於5月31日至6月6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四期教學研究大樓一樓藝文廳展出,歡迎民眾前往參觀、聆聽精神康復者的心靈世界,鼓勵精神康復者勇敢踏上康復之路。
全台領有身障手冊的精神疾病患者已達119,514人,中部地區就有21,224人,占全國的17.8%,其中「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比其它精神疾病更容易因為長期污名的影響,造成疾病患者治療及回診比例低、治療不易。但其實,「思覺失調症」和其他疾病一樣是可以經過治療回歸康復之路的。可惜精神康復者常在症狀減緩後就鬆懈停藥,結果卻惡化。為此,攜手呼籲精神康復者自身、家人與朋友,了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一起為精神康復者加油,過程中亦可透過電話關懷服務進行健康管理,避免因為代謝問題導致精神康復者擅自停藥的狀況。
三大徵兆協助早期察覺異狀 及早治療減輕機能退化
為減少疾病名稱引發的誤解,鼓勵精神康復者正確就醫、持續治療,在眾多單位超過十年的努力之下,「精神分裂症」終於在今年(2014)正名為「思覺失調症」。彰基醫院長期投入精神疾病治療與照護,在2008年成立「鹿東基督教醫院」,專門照護精神疾病患者,不斷致力於照護水準的提升,協助精神康復者及早接受治療、回歸康復之路。
彰基副院長孫茂勝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為大腦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因為沒有即時被察覺而錯失早期的治療時機。所以一旦出現社交退縮、學業和就業能力下降、思考內容和行為變得神秘異常時,應及早至精神科就醫,早期治療可減輕機能退化、協助疾病患者儘早接受後續以回歸社會為目標的復健活動。一般經過適當治療與復健服務,約30%可以回歸原本的社區生活;30%可藉由社區資源逐漸康復,切勿因為疾病名稱忌諱就醫與求援,耽誤精神康復者康復的潛能。
鹿東院長歐陽文貞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常發生在青少年至成年階段(18歲至25歲),有可能是突然發作,也可能潛伏一段時日才出現症狀,所以需要超過六個月以上的病程才能確診,但臨床上發現,許多病患確診後會因為對疾病不瞭解或外在污名影響而自行中斷治療,造成病情變嚴重。其實「思覺失調症」的復發與中斷治療是息息相關的,研究顯示停藥半年,復發率是50%;停藥一年,復發率增加到80%;停藥兩年,復發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預防疾病復發,即使症狀得到改善或緩解,仍建議維持最低有效劑量藥物治療2至3年,才有機會康復回歸社會。
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黃敏偉分享第一線服務觀察經驗,精神康復者在學習與疾病共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旁人適時的關懷與定期獲得衛教資訊,對自我照護與回診率的提升是有實際幫助的,例如康盟與台灣禮來公司從2013年開始合作的「WCC為你思」電話衛教服務,透過專業衛教師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定期打電話關心精神康復者,提供正確的衛教資訊,幫助精神康復者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讓醫師隨時關心精神疾病用藥與新陳代謝相關問題。
黃敏偉提到,在治療過程中發現很多精神康復者常誤以為治療會變胖而不敢吃藥,結果反而延誤病情,其實只要培養正確飲食和運動觀念,就能擁有健康的生活。根據統計,參加「WCC為你思」衛教服務的精神康復者,有76%在12週內能夠有效的降低或是維持體重;針對彰基目前參與衛教服務的73位精神康復者,也發現高達77%的人成功減輕或維持體重,平均12週減少約2.9公斤;另外一份涵蓋台灣、中國、墨西哥、羅馬尼亞共622位精神康復者的研究也有相同發現,沒參與體重控制衛教服務的人體重高出2倍。
目前全台已經有超過1,700名的病患加入「WCC為你思」電話衛教服務,黃理事長希望鼓勵更多精神康復者加入,透過專業衛教師的幫助,學習自我照護、破除中斷治療的迷思,逐漸邁向康復之路。